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奇幻贵公子
导演:
编剧:
首播:
2006-10-03
时长:
每集24分钟
更新:
2022-11-22 00:43:15
连载:
已完结 共25集
豆瓣:8.2分
简介:

谷山麻衣(名冢佳织配音)是个有预知和感应能力的高一女生,机遇巧合之下认识了长相英俊、颇为自恋的涉谷一也(泰勇气配音),原来他是个专业的狩灵师,还是专门调查灵异事件事务所的所长,他身边有个叫林兴徐的助手。麻衣所在的学校出现了谣传,说旧校舍被灵所诅咒。涉谷一也受到校长委托,来到学校调查。同时被叫来的,还有巫女松崎绫子、和尚滝川法生、驱魔者约翰·布朗和灵媒师原真砂子。一行人在展开调查之时,发生了种种事故,这究竟是何种力量在作祟?  事件解决后,涉谷一也邀请麻衣加入他的涉谷心灵研究所(即SPR)打工。SPR接受各种委托,对各类灵异事件展开调查。麻衣和涉谷他们不仅仅用自身超能力解决问题,而且还会用现代科学解释。

剧情简介

《奇幻贵公子》动漫由真野玲执导,小野不由美编剧,泰勇气,名冢佳织,南央美,成田剑,滨主演的剧情,喜剧,动画,悬疑,恐怖,动漫。该剧讲述了:谷山麻衣(名冢佳织配音)是个有预知和感应能力的高一女生,机遇巧合之下认识了长相英俊、颇为自恋的涉谷一也(泰勇气配音),原来他是个专业的狩灵师,还是专门调查灵异事件事务所的所长,他身边有个叫林兴徐的助手。麻衣所在的学校出现了谣传,说旧校舍被灵所诅咒。涉谷一也受到校长委托,来到学校调查。同时被叫来的,还有巫女松崎绫子、和尚滝川法生、驱魔者约翰·布朗和灵媒师原真砂子。一行人在展开调查之时,发生了种种事故,这究竟是何种力量在作祟?  事件解决后,涉谷一也邀请麻衣加入他的涉谷心灵研究所(即SPR)打工。SPR接受各种委托,对各类灵异事件展开调查。麻衣和涉谷他们不仅仅用自身超能力解决问题,而且还会用现代科学解释。

《奇幻贵公子》别名:GhostHunt,恶灵猎人。 又名:ゴーストハント,该剧于2006-10-03在PPTV视频首播,制片国家/地区为日本,该剧单集时长24分钟,总集数25集,语言对白日语,最新状态已完结 共25集。该剧评分8.2分,评分人数9912人。

主演明星

演员
名冢佳织
名冢佳织
演员
钉宫理惠
钉宫理惠
配音,演员
成田剑
成田剑
配音,演员
冈本信彦
冈本信彦
配音,演员
下野纮
下野纮
配音,演员
滨田贤二
滨田贤二
配音,演员
铃木真仁
铃木真仁

影评

《奇幻贵公子》- 从林先生与麻衣的对话,思考中日关系

《恶灵猎人》:从林先生与麻衣的对话,思考中日关系

    之所以观看这部作品,完全是冲着小野不由美来的,以前看了她的代表作《十二国记》后佩服万分,不由得感叹在日本动漫越来越恶趣味的今天,小野的作品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,从而正正经经地讲述一个文学性极强的故事。
    《恶灵猎人》虽然同样是小野的作品,但商业化色彩比较浓,故事的气氛也不像《十二国记》那么严肃,相反人物表演很夸张,更多时候还是一种打闹的心态。
    观完整部动画后,我个人最喜欢的两个故事分别是“公园的诡异之事”和“静默的圣诞节”,前者很搞笑,后者则很忧伤、很煽情,不过我被彻底地煽到了。

    故事里登场的主要角色中有一个姓林的神秘人士,为人沉默寡言,虽然常常与主角们一起外出活动,却让人无法猜透他的心思和身世。
    林与其他主角完全不同,作者始终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去描述这个角色,让他与观众保持着距离,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亲近观众,这使得林比其他人更具有神秘感。
    在这部与二战毫无关系的动画的第18~19集,我们得知了林是中国人,并且和麻衣之间来了以下这段对话:

    麻衣:“为什么林先生对我总是很冷淡的样子呢?”
    林:“因为我讨厌日本人……”
    麻衣:“!…………为什么……?”
    林:“日本在二战时期对中国做了什么,你不会不知道吧?连这种自觉和常识都没有的日本人,我很不愿意和他们相处!”
    麻衣:“我知道……我当然知道……虽然日本做了对不起中国的事,但我情愿林先生讨厌我不是只因为我是‘日本人’……”
    林:“我并不是讨厌你,只是生理上的反感无法消除罢了……”

    小野不由美和田中芳树一样是属于立场比较左的小说家,而且也都喜欢中国文化,所以对于他们的作品可能会出现一些谴责日本侵略者的剧情,我并不感到意外。
    不得不说小野对中国人的心理分析很到位,也很客观。

    如果说德国人普遍外冷内热的话,那么中国人则经常是刀子嘴豆腐心。我就曾见过有些人士在现实中虽然嘴上“小日本”、“小鬼子”骂个不停,但真正有日本游客不辞千里跑来中国玩时,这些人又会表现得很热情好客,一个劲地向对方介绍一些中国文化的精妙之处。

    我曾有疑问,为什么英国和日本都侵略过中国,但今天的大多中国人都不再记恨英国,却对日本的罪行死咬不放呢?
    其实我们中国人并不像表面上展现出来的那般“心胸狭窄”,中国人对接受他人道歉的底线要求是非常低的,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会要求对方赔偿,只需要听到对方说一句“我错了”,就会感到莫大的心理安慰或者觉得争足了面子。
    我国政府曾将中日交往底线降低到:只要移走靖国神社里几个甲级战犯的灵位、就可以随便日本官方参拜的程度。可是即便如此低档次的要求,日本政府也没有办到,小犬依然在东条等人的“英灵”前一拜再拜,并指责中国人干涉他们的信仰自由。
    英国政府把嘴巴闭上了,而日本政府却在靖国神社里拜个不停。所以我们不再恨英国,但依然恨日本。

    我们常常将二战后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反思态度作比较,结果往往是我们开始尊敬德国了,却更加鄙视日本了。
    其实德国人再怎么勇敢地自我反思,民间也免不了会有“新纳粹”。日本政府再怎么惹人厌,民间也会有一些勇于正视历史的人,如:史野浩二、前田知惠、森村诚一、津田道夫、小林正树等等。
    可是,日本毕竟不是德国。
    我们真正要的,绝不是日本人必须曲膝下跪再三拜九叩认大罪,更不是日本人隔靴骚痒的“检讨”,而仅仅只是日本官方能够拿出“起码”的诚意,明确地声明那些军国主义者曾经“侵略”过中国,就这么简单,可日本政府却没有这么做。
    当年田中角荣访华时,在演讲中将日本的的侵华罪行说成是“给中国人添了一些麻烦”,当场没把周总理给气昏过去。事后周总理说:“什么叫‘添麻烦’?就是你走在一条泥泞的路上,从一个姑娘的身边经过,结果不小心将污水溅在了姑娘的裙子上,这就叫‘添麻烦’!”。

    在德国,否认犹太大屠杀是会被判刑的,而在日本,政府却放纵那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,并美其名曰“言论自由”。

    从以上的这点差别,就不难看出,为什么德国人获得了欧洲人的原谅,但日本人的所作所为却让东亚人无法释怀。
    人们不会因为德国禁止本国人发表美化犹太大屠杀言论,而去批评这个国家缺乏“人权”或者“言论不自由”,也不会因为日本右翼频频否认他们的罪行而认为这是“自由”的体现。
    一件事件的关键不在于“出于什么目的而做”,而在于“做了没有”,否则你脑海想一千万个如何如何,却始终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,那也没有任何用处,相反一个明星若为了出名而去捐款,那就让他多出几次名吧,这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。因此你说德国人能够办到正视历史,是出于战略考虑也好,政治退让也好,外在压力也好,内在反思也好,德国人至少是认真地施行着他们的反思活动,而日本人没有。德国人的反思不是停留上口头上,而日本人大多时候只是嘴上说说。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可以成为德国,而日本就仅仅只能是日本了。

    如果对被害的死者连起码一点表面上的尊重都没有的话,那么就已经丧失了“做人的条件”(小林正树的影片《做人的条件》)。自由是建立在尊重生命之上的,如果连这点都无法办到,那还谈什么“自由”呢?日本放纵右翼言论,不过是一种伪自由罢。这种“自由”的背后,隐藏着的是政治——对右翼妥协让步、百般讨好的无耻政治。

    我们真的“记恨”日本人,对过去的仇恨“念念不忘”、“斤斤计较”吗?
    没有。

    我们放弃了对日的官方索赔;
    我们主动提出重新和日本友好;
    我们在战后不计前嫌将日本侨民遣送回国;
    我们在沈阳审判后不久释放了所有日本战犯;
    我们至今都还与日本保持着密切的贸易来往……

    中国从二战结束以来,没有主动对日本撒破脸皮过。

    上世纪80年代,中日之间曾有过非常友好的来往,当时的报纸一说到日本无一不是夸赞和滥美之辞。
    可是今天,中国人再次恨上了日本人。
    因为,小犬拜社了,石原放屁了,日本申常了,右翼叫嚣了……
    所以,我们恨日本人,如果说这能够叫作“记恨”,那么完全是日右逼的。

    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小野安排给林先生的那句台词吧:“连这种自觉和常识都没有的日本人,我很不愿意和他们相处!”,那么,什么是林先生口中的“自觉”和“常识”?其实就是他前边说到的“日本在二战时期对中国做了什么”。
    林并非一个逢日必反的激进民族主义者,他只是讨厌那些没有“自觉”和“常识”的日本人,讨厌那些侵略了中国却连起码的一点歉意都没有的日本人,讨厌那些干尽坏事但事后却还表现得“理所当然”的日本人。

    麻衣说“虽然日本做了对不起中国的事,但我情愿林先生讨厌我不是只因为我是‘日本人’……”,我想这也是小野这类左翼作家的立场吧。他们能够理解日本人为什么会被中国人讨厌,但无法接受很多中国人讨厌日本人,仅仅以“日本人”这一种族概念来作为唯一的理由,仅仅因为他们出生在日本这片土地上,而被理直气壮地讨厌,仅仅因为他们出生在与中国隔一个海洋的对岸,就被认为是应该讨厌的对象。
    看了太多“这事已经过去,别再记恨”的辩护言论,我的心早已麻木了,不再奢望娇柔造作的日本作家能够真诚去反思中日关系的未来,可小野笔下的麻衣所说的这句话,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……

    林说自己讨厌日本人,很多时候是“生理上的反感无法消除”,我相信很多中国人恐怕也是如此。
    我的祖父曾在抗战时期遭受日本兵的欺侮,也许正是因为这点,无论我在平时表现得对日本文化多么的宽容,都会特别敏感地在意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,我可以对一个美国人骂中国的话视而不见,却无法容忍一个日本人对中国有半点不敬,更别谈国内某些青年的那些什么“都已经过去的事了,我们不要再记恨日本,况且他们也挨了原子弹,也很可怜”之类的狗屁言论。
    我可以接受别人提倡尝试平静地去看待那些不堪回首的历史记忆,但是很难以去接受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,更不想去“理解”日本人,因为我不是日本人,我是很传统的中国人,“中国”这一概念根深蒂固地殖入了我的脑海里,尽管国家的概念不是人类生来具有的。
    如果有人叫我尝试着从日本人的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,那么我会反过来叫他尝试着从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、731实验室里的“马鲁他”、抗战中的殉难者、中国远征军的将士们……的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。

    日本的二战影片和二战漫画,我算是看过不不少了,可是真正能够打动我并引发我去思考的,却只是林和麻衣之间这段短短的对话——它出自小野不由美的这部与二战毫无关系的作品。

    真诚,其实并不需要长篇赘述。

这篇影评有剧透

短评

留言
回到顶部